二级建造师在市政实务中,城市道路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等级:
快速路
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主要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需求。
通常不设红绿灯,采用全分隔或部分分隔的形式,减少交叉口和行人干扰,提高通行效率。
设计速度较高,一般在60km/h以上,有时可达80km/h或更高。
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全部控制出入,并且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主干路
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连接城市各主要功能区,承担大量交通流量。
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减少对向车流之间的干扰。
设计速度一般为40-60km/h。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以保障交通流畅。
次干路
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主要服务于区域交通,连接主干路与支路。
结合主干路组成干路网,以集散交通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设计速度一般为30-50km/h。
支路
为次干路与居住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通常不设分隔带,设计速度较低,一般在20-40km/h之间。
主要用于连接次干路与各类功能区,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此外,城市道路还可以根据路面材料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沥青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砌块路面包括石材和预制混凝土砌块,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这些分类和分级有助于在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中,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设计标准和材料,以确保道路的高效、安全和耐用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二级建造师城市道路分类】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云建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njianzhu.com/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