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消毒池的设计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消毒池的尺寸、紫外线的强度、消毒时间以及消毒效果等。以下是根据提供的信息和我所知的相关知识整理的设计计算步骤:
紫外消毒池设计计算步骤
1. 确定设计参数
消毒接触时间:通常设定为6秒。
消毒池尺寸:根据提供的信息,消毒池尺寸为12.00×2.40×1.50米。
2. 计算消毒池容积
流量Q:根据提供的信息,二级处理出水的流量Q需要计算。
水力停留时间T:规定不小于30分钟。
设计投氯量ρ:根据二级处理出水的加氯量确定,通常为6~15mg/L。
隔板数:采用两个隔板。
廓道总宽B:根据隔板数计算。
接触池长度L:根据表面积A和廓道总宽B计算。
实际消毒池容积V:根据长度L、宽度B和深度H计算。
3. 校核有效停留时间
校核公式:T = Q / V,确保T不小于30分钟。
4. 设计紫外消毒设备
设备组成:包括紫外线灯管、紫外线强度监测探头及清洗装置等。
5. 加氯间设计
构筑物尺寸:L×B = 4×9米。
加氯设备:选择型号为REGAL-2100的加氯机,数量为1台。
设计最大加氯量ρ:根据每日最大加氯量确定。
每日投氯量ω:计算每日最大加氯量。
注水泵:配置注水泵两台,一用一备,注水量Q为1~3m³/h,扬程不小于10m。
6. 混合装置设计
混合搅拌机:在接触消毒池第一格和第二格起端设置混合搅拌机2台,选用JWH-310-1型号。
示例计算
假设二级处理出水的流量Q为1000L/s,则:
水力停留时间T= 30分钟 = 1800秒。
设计投氯量ρ= 10mg/L。
隔板数= 2。
廓道总宽B= (2 + 1) × 11m = 33m。
接触池长度L= 702m² / 33m ≈ 21.27m(取整为21m)。
实际消毒池容积V= 11m × 21m × 2m = 462m³。
校核:T = Q / V = 1800秒 / 462m³ ≈ 3.9秒 > 6秒,满足要求。
以上步骤仅为示例,实际设计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紫外线的穿透能力、水质情况等。
结论
以上是根据提供的信息和我所知的相关知识整理的紫外消毒池设计计算步骤。实际设计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水处理工程师,并参考最新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紫外消毒池设计计算】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云建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njianzhu.com/4572.html